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欢迎访问尊龙凯时网站!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基层党建
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
尊龙凯时植物学与动物学系党支部 典型工作案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4-11-06 02:59:29 点击量:

一、案例简介

十四五全国牧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 2025 年,全国优质牧草产量达到9800 万吨,牛羊牧草需求保障率达 80%以上,牧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 70%以上。《长江保护法》中提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为响应国家政策方针,植物学与动物学系党支部师生党员围绕云南昭通市乌蒙山区退化草地方面开展了研究,真正把青山还给昭通人民。

乌蒙山区是革命老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长江流经云南的最后一站。乌蒙昭通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 1511.95 万亩,约占昭通国土面积 1/3,是当地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气候环境因素(低温寡日照)、及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模式,草地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当地草牧业经济的发展。调研数据显示,昭通高寒山区草地牧民粗放管理,过度放牧,自1980-2024年载畜量下降80%,草场退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破坏长江流经云南最后一站的生态屏障。支部党员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产学研中,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为民谋幸福。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一)支部党员深入调研,理清问题源头。

在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昭通南方草地恢复技术与段质牧草群落构建》项目的支持下,2021-2024期间,支部学科方向带领师生党员和群众,深入乌蒙山区实地调研、采访农户和各单位部门,深入了解昭通高寒山区草地退化的根源原因及困境。

(二)选优质菌株,指导农户优化播种方式,增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支部带领研究团队采集200余个土壤样品,筛选542株菌株、优选出生长促进益生菌及低温保护菌剂,与团队前期开发的植物生长促进剂,粪肥低温发酵技术联合运用,实现根系干重增长约48%、低温寡日照情况下草甸植被覆盖率提高72%,指导农户优化播种方式优质牧草比例提高6倍以上。支部师生党员和群众结合专业特长、现场调研、实验室研究及技术运用规程,带领科研团队前往云南昭通大关和永善县开展生态文明宣讲 10 余次;生态文明宣传册发放200 余户;牧草种植模式技术培训30余次;免费发放草种 1000 余千克;发放菌剂约 500 余袋。

 

(三)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牧草增产,牧民增收。

项目组开发的生长促进和低温发酵技术和产品,在大关县上高桥示范2000亩,永善县五寨区示范2000亩。示范区牧草产量提高40%,每年可达6-8吨,优质牧草比例提高70%,牧民购买饲草支出减 少40%。退化草地修复示范技术获得大关县、永善县林业和草原局认可,水土流失减少20-30%,牧民增收23%,云南网、云南政协报等媒体报道昭通生态草牧业建设成果。以牟宗敏等教师党员指导的《乌蒙草情一乌蒙革命老区生态草牧业振兴路》在第十一届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目前已推荐参加国赛角逐。

 

三、案例启示

植物学与动物学党支部科研团队深入乌蒙昭通革命老区开展高寒山区退化草地修复产学研一体的研究,服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从根源上解决乌蒙山区水土流失问题,守住长江流经云南的最后一站,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提供可行方案。我们致力于通过生态草牧业的发展,为乌蒙山革命老区带来经济繁荣、生态和谐与社会进步的全面效益。本案例的实施,增强了支部师生党员的科研和业务能力,提升了师生的知识转化运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我支部将继续统筹推进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提升师生的业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持续产出机理清晰,适用性强、可转化落地的科研成果,为云南省生态农业发展贡献团队智慧。


回到顶部